轉載公教報文章
梵二的突破 (最新)
向上週 (最新)
人類生命 (最新)
宇宙團體歷史觀
建屏封樓的自困
重建天地人的關係
大回歸
讚賞、祝福與感恩
好消息!
豬牛價格上升
熱死人
政府將會重視保育?
八八八八八奧運
快樂呼吸一下
全球化夥伴關係
開放、不停滯
地球暖化
宗教的真諦
智慧•失敗
教宗高調要求
人的需要
創造者也尊重生命
生命珍貴勿自殺
與大自然溝通聯繫
少數民族運動會
祝賀徐神父
嫦娥一號
聖母誕下耶穌 
不關心環境
死亡•生命天國
不要把電視機淪為電子垃圾
對兒童的疏忽
崇拜偉人
教宗聖誕講道
生命是苦

祝賀湯主教

暴風雪災害
新年新希望新努力
教宗再提環保
印度不環保
巴西
復活與死亡
濫伐森林
破壞環境

其他

鄭生來神父 公教報《天主教綠識傳人》專欄(072)
 
熱死人:不能不醒悟
風力發電快速發展
聖神隨意而隨意而
 
鄭生來
2007年8月5日 (丙年)
好消息!又多了一些教友、修女和神父願意關心環境的情況。
環保不能只以一件件個別事件考慮,而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幅度。關心環境是關心人類在地上的歸宿。破壞環境,就是破壞自己的歸宿,害了自己。環保要變成一種生活方式,一個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與天主的創造一起演進的生活方式。
 
熱死人:不能不醒悟

今年天氣酷熱,實際上真的熱死人了,我們怎能不醒悟?明年更熱,接著每年的溫度都會上升。怎麼辦?我們能否忍受?已是大禍臨頭,迫在眉睫,需要有嚴竣的迫切感和危機感。

世界衛生組織最近指出,每年有四百萬五歲以下的兒童的死因,是基於空氣和水的污染以及暴露於化學物中。

 
風力發電快速發展

幸好世界有另一方面的發展,就是風力發電。近十年來,全球風電市場急速成長,平均每年成長率高達40%以上。由於技術進步與生產規模擴大,導致風力發電成本不斷下降,使風力發電愈來愈有競爭力。目前風力發電可說已經商業化了。

去年全球新安裝的風力發電機,可發15,200百萬瓦特的電,等同減少四千三百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等同八百萬部汽車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到2006年底,風力發電量已超過74,200百萬瓦特,

增加了26%,全球的投資達到二百二十二億美元。過去兩年的風力發電設備市場,上升了74%,供不應求。風力發電快將扮演極重要的角色。美國這方面的工業領先中國二十年,但中國正在趕上,是件喜事。兩者是排放最多二氧化碳的國家,他們改用乾淨的再生能源是必需的,也是喜訊,願好事成就。(見http://www.worldwatch.org/node/5258

我們在日常生活也要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製造五個塑料袋的過程中,會排放一公斤的二氧化碳。所以,我們每次減用五個塑料袋,我們是減少一公斤二氧化碳的排放,與其他有心人一起減少地球暖化的速度。

 
聖神隨意而來隨意而去

風也是聖神的名字,祂隨意而來隨意而去,不受任何人的控制,祂賦予力量和氣息。祂賦予生氣,賦予維持生命的氣,更新大地的氣。祂穿梭宇宙的歷史,與宇宙的一切,也與人一起,創造、創新、演進。祂穿梭歷史的好與壞,創造或引發基督要帶來的希望和釋放。祂可從任何方向而來,不受任何人、事物或機構的限制,祂帶來新的氣息、新的希望,從混沌中帶來新的事物、與宇宙的一切編織新的秩序,可快可慢,潛伏著清澈而更豐盛生命的方向,導向天國來臨和演進、邁向天父(母)的國度的方向,最終達到永生與成全的願景。
 
在心中和祈禱中的聖神

耶穌教導門徒祈禱(路11:1-13),不忘提醒他們有關日常的飲食,要留意從天主的創造中和人的勞力的成果,大家每天都可吃得飽。我們要留意自己和他人的身體健康。

耶穌也教導門徒們為他人為自己,不怕死不罷休的哀求,自己的心要放進這個哀求之中。如果我們求中六合彩頭獎而心只是放在六合彩上,這不是耶穌教的祈禱方法,因為心沒有朝向天主。但如果我們的心是持續不斷地朝向天主祈求,這樣的祈禱可能可協助我們領會,其實我們最需要的,未必是六合彩頭獎,而是其他更重要的事情。這樣祈求一定會有得著。

如果我們的祈求像敲門,天主會開給我們,打開我們的腦袋,讓我們更理會事情;打開我們的心,讓我們體會生活更廣闊的一面;開我們的心眼,讓我們結合感受與理智,對事物看得更清楚更通透,更能看透生命的內涵,更洞悉天主

、大地、和人類的奧秘和潛伏的救恩;連帶著這祈禱,可能會給我們打開天國之門,讓我們初嚐天國的味道,像進入天國、或像天國初步進入我們的心靈,給我們智慧的眼,在家庭、團體和社會生活內,看到天國臨現的跡象。大家也可參考我兩週前所談有關「祈禱場」。
耶穌指出,一定會有答覆,一定會給好的,可以是安慰等;給我們聖神是無庸置疑,這是天主答覆的保證。可能我們很少留意這一句:「你們縱然不善,尚且知道把好東西給你們的兒女,何況在天之父,有不更將聖神賜與求他的人嗎﹖」(路11:13)
天父最少給我們聖神!這不是最大的禮物、最好的回答嗎?連帶聖神,會有多方面的得著。
 
摘自公教報2007年8月5日